ECCP 小百科
- 筋膜(fascia)是一種結締組織,外觀上它是透明、乳白色的膠原纖維。筋膜圍繞於每一顆細胞旁邊,於身體中隨處可見。
- 當身體因為持續勞動與壓力緊繃,或是受傷、感染時,細胞的代謝物會逐漸累積在筋膜層,形成筋膜「沾黏」現象。當代謝物持續累積無法排除,而沾黏的部位又無法化解,沾黏的纖維就會越來越組織化,形同如同筋膜本身的結締組織,最終黏著在一起。
- 筋膜「沾黏」對生理機能的影響,就是阻礙身體的代謝活動,就連細胞間的代謝循環,都會因為養分與代謝物質無法被順利交換,而引發一連串的「阻塞效應」:如發炎、疼痛、痠麻等症狀。因此,中醫所講的「氣滯」、「血瘀」,其實道理就是筋膜沾黏,導致「血」「氣」等身體的代謝循環產生障礙。
- 細胞間的沾黏,影響細胞代謝與免疫
- 筋膜「沾黏」,會阻礙血管與神經的傳導,甚至壓迫、扭曲它們。因此,許多血液不順或神經疼痛,問題追根究底,就是筋膜「沾黏」。
- EECP(體外反搏治療)是一種非侵入性的機械輔助循環裝置,以充氣特殊壓力褲配合心跳做下肢擠壓,靠機械作用提高主動脈舒張壓,減低主動脈收縮,使心臟冠脈血流量增加,進而改善心肌的代謝與功能。
- 長時間接受體外反搏治療,能增加心臟的血管新生,能進一步改善心肌功能。
- 體外反搏療法由美國哈佛大學Birtltwell與Soroff於1962年發明,及後在1980年發展為增強型體外反搏;
- 八十年代開始,知名的鄭振聲教授將體外反搏發展研製為更完整全面的基礎理論、儀器裝置,其臨床應用成果亦為世界醫學界廣泛應用,故被稱為「EECP之父」。
- 特別適合需要通波仔、曾經通波仔、血管栓塞、對藥物反應不佳的病人;
- 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塞、無症狀心肌缺血;
- 腦動脈硬化、腦血栓形成、腦動脈栓塞、震顫麻痹、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腦管意外後遺症;
- 腎缺血所致高血壓、少尿,甚至尿害症(需先控制血<170/ 100mmHg);
- 眼底動脈栓塞、中心性漿液性網膜脈絡膜病變、缺血性神經病變等;
- 需要進行「通波仔」手術人士
- 血管栓塞人士
- 有心絞痛、心臟不適等人士
- 胰動脈硬化血不足所致的糖尿病;
- 肢體動脈栓塞、閉塞性脈管炎等肢體缺血性疾病;
- 靜脈曲張等。
- 體外反搏是一種無創傷性輔助循環方法,採用現代醫學理論、高性能計算機技術和數字電路控制,由控制主機、治療床和包裹人體四肢或二下肢和臀部的三級氣囊囊套組成治療心腦腎等缺血性疾病的裝置。
- 其原理是以人體的心電 R 波為觸發信號,在心臟舒張期,自肢體遠端氣囊向近端氣囊依次充氣,壓迫肢體,迫使肢體和臀部動脈血液返流至主動脈,以提高主動脈的壓力和血流量,從而增加心腦腎等重要器官的血液灌注量;在心臟收縮期前,氣囊迅速排氣,受壓的肢體血管突然放鬆,外周阻力急劇下降,有利於心室射出的血液經主動脈快速流入肢體動脈。以此按心動週期不斷同步充氣排氣達到其治療的目的。
- 令血液向主動脈返流,產生「增壓波」,形成血流動力學的雙脈動血流現象,達到既可以增加組織器官的血液灌流,又可以提高血流切應力,令血液回流心臟、促進血液循環;
- 就像替血管做按摩,為虛弱的心臟分憂解勞,藉由外力的加壓與放鬆,讓心臟舒張時,進入冠狀血管的灌流壓顯著增加,提高送進心肌的血液及氧氣;而在心臟收縮輸送血液到重要器官時,可減輕其負荷。
- 1、體外反搏裝置提高主動脈舒張期壓力和血流量,從而使冠狀動脈、腦、腎等重要生命臟器的血液灌注量增加。
- 2、心臟收縮期,外周阻力急劇下降,有利於心室的射血,從而減少心肌耗氧量。
- 3、影響血液流變性及某些生物活性物質的變化。
- 4、增加血液循環、促進重要臟器的側支和吻合口開放,改善微循環。
- 5、提高血流切應力,改善血管內皮細胞功能,阻抑動脈粥樣硬化病變的發生、發展。
- 體外反搏療法發展至今,已經得到廣泛認同,被美國AHA、歐洲心臟學會ESC推薦;
- 為世界多國醫院承認,包括:英國、德國、瑞士、美國、東南亞、台灣等地超過廿多個國家;
- 體外反搏療法已於國內甲級醫院大力發展,特別獲中山醫院重點推介,亦已得到有「EECP之父」稱號的鄭振聲教授及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博士後伍貴富醫生等知名專家一致推介,認同為物理性、無創傷、無痛楚、免藥物的好方法;
- 已獲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肯定其功效,並引入沙田威爾斯親王醫院;此外,港安醫院、聯合醫院、九龍醫院、沙田醫院都提供體外反搏臨床診斷 ;
- 被認可為物理治療科 ;
- 醫院以外的體外反搏療法就在e-health。
- e-health 是香港首批使用體外反搏療法最新型號ECP-MC3儀器的健康中心;
- ECP-MC3已獲歐盟CE-Mark認證、美國體外反搏方面權威人士認同和正在推薦申請美國FDA新510(k) 證書;
- ECP-MC3同時為中山醫學院附屬醫院體外反搏中心選用。
- 免開刀、無創傷、無痛楚、免藥物;
- 沒有後遺症的擔憂;
- 毋需住院或出入醫院,彈性安排接受療程的時間。
- 預防缺血性疾病、搭橋或冠狀動脈血管內腔成型術後預防或治療復發等;
- 對於未有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的潛在高危一族亦有無病保健功效,如修補內皮細胞、促進血液循環等;
- 由於體外反搏裝置可作為強而有力的按摩系統,加上進行一次體外反搏儼如服用多次藥物治療,故能有效消除疲勞、促進全身血液循環、鍛鍊肌肉、保持穩定心跳、使心臟達到最佳狀態,令身心健康;
- 值得注意的是,現時所有體外反搏療法都於醫院進行,因為絕大多數個案都在病發才醫治,其實此舉已經太遲;e-health便以保健性質,為大家「治未病」,即減低病發的潛在風險,達到真正預防勝於治療。
禁忌症
- 顯著的主動脈瓣關閉不全;
- 全身或局部有出血傾向;
- 瓣膜病、心肌病、先天性心臟病等血流動力學障礙不可能通過反搏療法獲得改善,反之,由於反搏時回心血量增加可能導致原有的血流動力學障礙加重,誘發心衰;
- 多次心肌梗塞,彌漫心肌纖維化,特別是伴有III級心功能不全者,接受體外反搏療法時靜脈受壓,回心血量增加、心臟前負荷加重時、有可能誘發左心衰竭,故不宜反搏;
- 下肢有感染、靜脈炎或血栓形成;
- 血壓過高時(收縮壓超過170mmHg,舒張壓超過100mmHg),應先用藥控制後方可反搏;
- 頻發早搏、心房纖動、心動過速等也應當用藥物控制後再進行反搏療法。
限制症
- 嚴重的冠狀動脈高位三支病變,或彌漫性狹窄;
- 廣泛的心肌纖維化(或多次梗塞);
- DS比值低於0.8。
- EECP 標準療程是根據中國早期研究結果並結合臨床實踐經驗而定。
- 現已證實每天 1 次,每次 1 小時,每週 6 天,共 36 小時 的治療方案對絕大多數患者有效。
- 因為目前大多採用每週 5 天工作制,故可將方案調整為總共 35 小時的體外反搏治療。
- 有些患者偶爾每天治療 2 次,每次 1 小時,總治療時間縮短至 4 周,但其有效性尚有待論證。
- 小樣本的研究顯示,對於心絞痛發作頻繁、基線硝酸甘油使用率高、曾進行過再灌注治療或者適合進行再灌注治療的患者可適當延長 EECP 療程,也可使症狀改善明顯。
- 通常在 6 個月後,可以重複治療療程。
- 體外反搏治療中無痛苦。
- 治療過程中可以入睡、看電視、聽音樂、接電話,實現輕鬆治療,輕鬆享受。
- 體外反搏是無創、非介入的治療方法。
- 世界醫學界因此稱這種方法為“綠色”治療、“自然”療法。